踏入11月秋末冬初,天气渐渐转冷。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准备起保温杯,提醒孩子多喝热水。市场上的保温杯琳琅满目,但是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甚至是“夺命保温杯”。
	

	央视在2019年就曾曝光过十几款“夺命保温杯”,热水倒进去变成“毒水”,喝了能危害生命健康。
	那么,这种“夺命保温杯”是怎么来的呢?经检测,原来很多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,偷工减料,选择劣质的材料,导致重金属超标。
	例如,市面上最常见的不锈钢保温杯,一般采用304和316两种食品级不锈钢制作;但是偏偏,有些商家用201不锈钢(容易被腐蚀)代替,或者增加“镍、铬、锰”含量来降低成本,草菅人命。
	其实,不管是哪种不锈钢,都少不了“镍、铬、锰”,但是要达到食用要求锰应该低于2%,铬含量不超过18%,镍含量在8%~12%。
	锰超标,会影响孩子食欲,严重时会致癌或增加患帕金森的风险;
	铬超标,会损害呼吸道,导致鼻炎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时也会致癌;
	镍超标,会导致神经衰弱、系统紊乱、生育能力下降、发育畸形和致癌性。
	因误食重金属导致生病的案例,触目惊心。
谨慎选择保温杯,对生命健康负责。
	怎么选?
	1、不选三无产品,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、无生产厂家的,一定不能选;
	2、在大商超、网络旗舰店购买,尽量不要在小店购买;
	3、尽量要求开发票,保护自己的权益。
	4、选择完全不含重金属的“钛”保温杯。
	
	
	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相关文章
相关文章




 精彩导读
精彩导读 
					 
					 
					 
					

 热门资讯
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 
